1 范圍
本文件規(guī)定了江蘇地區(qū)紅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、鮮葉要求、加工工藝技術、包裝和貯藏。
本文件適用于江蘇紅茶的加工。
2 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(guī)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。其中,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;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單)適用于本文件。
GB 7718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
GB/T 13738.2 紅茶 第2部分:工夫紅茶
GB/T 31748 茶鮮葉處理要求
GB/T 32744 茶葉加工良好規(guī)范
GH/T 1070 茶葉包裝通則
GH/T 1071 茶葉貯存通則
SB/T 10034 茶葉加工技術術語
NY/T 5019 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(guī)程
3 術語和定義
GB/T 13738.2、SB/T 10034界定的術語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。
4 鮮葉要求
4.1 鮮葉質量
要求芽葉新鮮勻凈,無病蟲葉,無雜質等。鮮葉等級要求參考表1。
表1 鮮葉等級
級別 項目 | 特級 | 一級 | 二級 | |
芽葉組 成比例 (%) | 單芽或一芽一葉 | ≥85 | ≥50 | - |
一芽二葉 | ≤15 | ≤30 | ≥65 | |
一芽三葉 | - | ≤20 | ≤35 |
4.2 運輸
應符合GB/T31748的規(guī)定,裝運鮮葉時采用通氣性好、清潔無異味、不易變形的簍、筐等專用器具,應避免陽光直曬,避免擠壓。
4.3 攤放
攤放場所按照NY/T 5019規(guī)定。鮮葉不直接接觸地面。攤晾厚度一般在10cm~15cm之間。
5 加工工藝技術
茶葉加工過程應符合GB/T 32744的規(guī)定。
5.1 萎凋
分為室內自然萎凋、日光萎凋、萎凋槽萎凋。至葉色轉為暗綠,萎凋葉折梗不斷,略有粘手感覺,手捏成團,松開不易彈散,葉片青氣消失,有一定的清香或花香為適度。萎凋結束葉片含水率為55%~65%。
5.1.1 室內自然萎凋
萎凋室應空氣流通、寬敞、清潔,溫度25℃左右,濕度70%左右。內設萎凋架,每架放萎凋簾10層~15層,每層間距15cm~20cm,底層離地20cm,攤葉量1kg/㎡左右,攤葉要均勻,適當翻動。一般春季18h~24h完成萎凋,夏季10h~12h完成萎凋。
5.1.2 日光萎凋
將鮮葉攤放在竹簾(竹墊)上,直接曬在日光下。攤放厚度2cm~3cm,隔20min~30 min輕翻一次。春季萎凋1h~2h,夏季,上午10時之前或下午2時后萎凋1h左右。曬至葉面卷皺后,萎凋葉應及時收回至陰涼室內繼續(xù)攤涼。
5.1.3 萎凋槽萎凋
萎凋前在攤葉簾上鋪一層紗網(wǎng),萎凋時將鮮葉均勻攤放在攤葉簾上,攤葉厚度10cm~15cm,出風口溫度控制在35℃~38℃,萎凋時間4h~6h,中間進行3次~5次翻拌。
5.1.4 補光
有條件的加工企業(yè),在室內自然萎凋或萎凋槽萎凋過程中,可使用1500lx黃光(585nm~590nm)或15W/m2遠紅外光進行人工補光,黃光照射時間9h~12h,遠紅外光照射時間2h~3h。
5.1.5 搖青
有條件的加工企業(yè),萎凋過程中可適當采用搖青措施。萎凋槽萎凋2h~4h后,或室內自然萎凋6h~8h后,將萎凋葉放入搖青機分次搖青,第1次轉速為20r/min,持續(xù)2min~3min,靜置攤放1h,第2次轉速為30r/min,持續(xù)3min~5min,攤放1h后,結束萎凋。
5.2 揉捻
選用揉捻機,加壓方式輕-重-輕。重萎凋重揉,輕萎凋輕揉。嫩葉輕揉,老葉重揉。夏秋季節(jié)如揉捻車間室溫過高,應采取適當措施散熱降溫,避免在揉捻過程中發(fā)酵過于激烈。揉捻結束后,及時解塊分篩。不同機型投葉量參考表2。
表2 揉捻機投葉量
型號 | 投葉量(kg) |
6CR-45 | 20±5 |
6CR-55 | 40±5 |
6CR-65 | 60±5 |
5.2.1 條形紅茶
一般分兩次進行,春茶每次揉捻25min~35min,夏秋茶每次揉捻45 min~55 min,中間解塊1次。揉捻至條索緊結,成條率80%~90%,細胞破碎率85%以上為適度。
5.2.2 卷曲形紅茶
卷曲形紅茶揉捻一次,時間30min~40min,適當輕壓。
5.3 發(fā)酵
將揉捻葉攤放在底部有孔的發(fā)酵盒或發(fā)酵筐里,再置于設有溫濕度調節(jié)設備、通氣設備和發(fā)酵架的發(fā)酵室、發(fā)酵機或發(fā)酵箱中進行發(fā)酵。發(fā)酵溫度控制在25℃~32℃,相對濕度90%以上。攤葉厚度一般10cm~12cm,應根據(jù)葉質老嫩、揉捻程度而定,原則是嫩葉宜薄,老葉宜厚,夏秋茶宜薄,春茶宜厚。發(fā)酵過程中可根據(jù)需要適當通氧。發(fā)酵時間,一般春茶3h~5h,夏秋茶2h~3h,粗老葉發(fā)酵時間可適當延長。
發(fā)酵至青氣消失,具有濃厚的果香或花香,葉色變紅(春茶黃偏紅,夏秋茶淺紅色,嫩葉色澤鮮活、均勻,偏老葉色略暗,稍見紅里泛青)為適度。
5.4 初烘
用鏈板烘干機進行初烘,溫度110℃~120℃,攤葉厚度2cm,時間10min,烘至手握茶葉成團,松手自然散開為度(含水率35%~45%)。初烘后攤涼0.5h。
5.5 干燥
5.5.1 條形紅茶
使用鏈板式烘干機,設定溫度100℃~110℃,烘10min~12min。
5.5.2 卷曲形紅茶
5.5.2.1 滾筒炒干
用滾筒炒茶機炒制,設定溫度溫度由160℃逐漸降低至120℃,投葉量15kg~20kg,炒制時間30min~40min,至含水量6%以內,卷曲緊結即可。
5.5.2.2 雙鍋曲毫機炒干
用雙鍋曲毫機炒制,每鍋投葉量4kg~5kg,起始溫度160℃,炒手板大幅擺動,并開啟散水汽的熱風,以后每10min左右鍋溫降低10℃,炒約0.5h,當含水率降至10%以下時,將兩鍋茶坯合并為一鍋,溫度降至90℃~100℃,炒至含水率6%以內,外形緊結即可。
5.6 提香
茶葉攤涼后,用提香機提香,溫度100℃~105℃,8min~10 min。
6 包裝、貯藏
茶葉包裝應符合GH/T 1070規(guī)定的要求,包裝標簽、標識符合GB7718規(guī)定的要求。茶葉應貯存于干燥、衛(wèi)生、無陽光直射的場所,應符合GH/T1071規(guī)定的要求。
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,如需看標準全文,請到相關授權網(wǎng)站購買標準正版。